<与夏十二登岳阳楼>与<登岳阳楼>比较,两首诗的风格有什么不同

来源:百度知道 编辑:UC知道 时间:2024/06/04 04:54:26
作业哦~~~~~~~~大家帮帮忙.........

与夏十二登岳阳楼
整首诗运用陪衬、烘托和夸张的手法,没有一句正面直接描写楼高,句句从俯视纵观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渺远、开阔、高耸等情状落笔,却无处不显出楼高,不露斧凿痕迹,可谓自然浑成,巧夺天功。
登岳阳楼
全诗纯用赋法,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。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,没有形象,没有诗味。事实上,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,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,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。
觉得作业可以不用答那么多啊
才疏学浅,疏漏之处,还请见谅:)

李白的《与夏十二登岳阳楼》与杜甫的《登岳阳楼》这两首诗,都是战乱时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景物和诗人当时的心态的。呈现在我们眼前的都是具体的物象,没有抽象的概念。但是这两位伟大诗人所取的镜头却不同,色彩也迥异。李白那首诗,是在流放途中忽然遇赦,回舟江陵,南游岳阳,与朋友登上此楼而写的。当时心情欢畅,故把眼前的景物写得有情有意,和诗人分亨着欢乐和喜悦,抒发了潇洒豁达的豪情逸兴,作品体现了诗人豪放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。杜甫那首诗,是在经历了战乱漂泊、身世沉浮之后,迟暮之年,登上岳阳楼而写的。所以他首先以洞庭湖的宽阔雄伟来衬托诗人的孤寂和悲凉,继之以当时自己形象的特写镜头,抒发怀才不遇、昔日抱负成泡影的孤独悲凉心境和对战乱的哀愁。作品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诗风。